心脏病患者护理_护士资格教材重点知识汇总【2023年】
1.控制体重
研究表明:体重增加10%,胆固醇平均增加18.5,冠心病危险增加38%;体重增加20%,冠心病危险增加86%,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比没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冠心病患病率增加1倍。
2.戒烟
烟草中的烟碱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过量吸烟又可使血压下降)、心脏耗氧量增加、血管痉挛、血液流动异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这些不良影响,使30—49岁的吸烟男性的冠心病发病率高出不吸烟者3倍,而且吸烟还是造成心绞痛发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
3.戒酒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实验证实乙醇对心脏具有毒害作用。过量的乙醇摄入能降低心肌的收缩能力。对于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酗酒不仅会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会导致心律失常,并影响脂肪代谢,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
4.改善生活环境
污染严重及噪音强度较大的地方,可能诱发心脏病。因此改善居住环境,扩大绿化面积,降低噪音,防止各种污染。
5.避免拥挤
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去。无论是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还是冠心病、风心病,都与病毒感染有关,即便是心力衰竭也常常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加重。因此要注意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去,尤其是在感冒流行季节,以免受到感染。
6.合理饮食
应有合理的饮食安排。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营养有关,所以,从心脏病的防治角度看营养因素十分重要。原则上应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
7.适量运动
积极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维持经常性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身体正常的代谢,尤其对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应根据心脏功能及体力情况,从事适当量的体力活动有助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提高全身各脏器机能,防止血栓形成。但也需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活动量应逐步增加,以不引起症状为原则。
8.规律生活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
- 产妇产后排尿的临床护理方法_护士资格教材重点知识汇
- 点睛病人饮食_护士资格教材重点知识汇总【2023年
- 结肠炎的并发症状_护士资格教材重点知识汇总【202
- 处理突然分娩的注意事项_护士资格教材重点知识汇总【
- 良性骨肿瘤|恶性骨肿瘤临床表现_护士资格教材重点知
- 骨折患者三大康复治疗原则_护士资格教材重点知识汇总
- 急性脓胸|慢性脓胸临床表现_护士资格教材重点知识汇
- 痢疾中医护理注意事项_护士资格教材重点知识汇总【2
- 婴儿心理护理四类常用方法_护士资格教材重点知识汇总
- 心肌病症状三种护理方法_护士资格教材重点知识汇总【
- 心脏病患者护理_护士资格教材重点知识汇总【2023
- 精神病患者的护理_护士资格教材重点知识汇总【202
- 唇腭裂手术患者日常护理内容_护士资格教材重点知识汇
- 出血性脑血管病人护理注意事项_护士资格教材重点知识
- 调节输液速度的一般原则_护士资格教材重点知识汇总【
- 第二产程妇女护理措施_护士资格教材重点知识汇总【2
- 扎两根止血带法具体操作_护士资格教材重点知识汇总【
- 静脉穿刺拔针方法要正确_护士资格教材重点知识汇总【